<sup id="u4we4"></sup>
  • 詩詞里的端午民俗-天天速訊

    來源:中國手藝網官微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用各種習俗來過節。2006年5月,端午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古至今,描寫端午的詩詞很多,有“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的競渡,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的習俗······千余年來,端午民俗在各種詩情文字中綻放風情,也為當下的節日生活增添趣味。

    包粽子

    《乙卯重五》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粽子,古稱“角黍”,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南朝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于是端午包粽子就成了紀念屈原的一種習俗。

    最初以黍米為材,晉時添中藥材“益智仁”,美其名曰“益智粽”。南北朝又增肉、板栗、紅棗、赤豆等餡料。唐時用米已“白瑩如玉”。宋時可見“蜜餞粽”,蘇東坡詩中嘗記“時于粽里見楊梅”。元、明時期始以箬葉、蘆葦葉包裹餡料,又添豆沙、松子、棗、胡桃等多種附料。清代可見“火腿粽”。

    賽龍舟

    《減字木蘭花·競渡》

    宋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關于賽龍舟的起源,除了紀念屈原,也有紀念曹娥、伍子胥等多種說法。將屈原與龍舟結合起來大約在隋唐之時,《隋書·地理志》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云?!辟慅堉鄣牧曀缀髞韨魅肴毡?、韓國、越南等地。

    端午是仲夏的開端,古書記載,五月五日是“惡月”中的“惡日”,此間“五毒盡出”,易咬傷人,疫病漸多,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驅邪避毒。

    因此,端午的節俗中,飲雄黃酒、佩戴香包、掛艾草、拴五色絲線,都有驅除災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蘭湯沐浴

    《端午》

    宋 連文鳳

    相傳楚俗試蘭湯,一枕南薰日正長。

    門掩綠陰無個事,起來燒過午時香。

    《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最初用的是菊科的佩蘭,后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據說可使毒蟲遠離自己,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掛艾草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菖蒲、艾蒿長期被認為具有辟邪和藥用的雙重價值,且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竅、驅蟲殺菌作用?!笆謭贪煺邪俑?,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這天,人們將艾草綁成一束,插在門楣之上,讓邪毒之物不敢進家門。

    佩香包

    《踏莎行》

    宋 袁去華

    醉捻黃花,笑持白羽。秋江綠漲迷平楚。

    燕鴻曾寄去年書,漢皋不記來時路。

    天際歸舟,云中煙樹。蘭成憔悴愁難賦。

    香囊鈿合忍重看,風裳水佩尋無處。

    端午節佩香囊,不僅有裝飾作用,還有避邪驅瘟的意義。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內有朱砂、雄黃、香藥等物,用五色絲線纏成,或者用碎布包成,佩在身上,香氣撲鼻。

    系長命縷

    《浣溪沙·端午》

    宋 蘇軾

    輕汁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長命縷,亦稱延年縷、長壽線、百索、五彩縷等,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編結成縷。人們認為將其系于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或懸于門楣,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便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飲雄黃酒

    《卜算子》

    龍榆生

    閏感黃楊,宴夏抽蒲劍。

    斟得雄黃酒滿杯,妖魅形都現。

    冷眼看蛟饞,潔志占爻變。

    拚與湘流洗舊愁,浩渺情何限。

    《本草綱目》記載:“雄黃能殺百毒,辟百邪,殺蠱毒?!薄栋咨邆鳌分?,白娘子就是在端午喝下了雄黃酒,痛苦難當,現了蛇形。除了飲用,人們還將雄黃酒灑于庭院、角落,或在兒童額頭畫“王”字,或涂于耳鼻、肚臍等處,以驅毒鎮邪。

    斗百草

    《觀兒戲》

    唐 白居易

    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

    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

    每年端午,人們群出郊外采藥,插艾門上,收獲之余,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斗。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斗草”或“斗百草”。

    貼鐘馗像

    《鐘馗圖》

    宋 史浩

    虬須張怒目,藍綬亸烏巾。

    抃舞身無定,驅除夢有神。

    收功祛瘧鬼,流詠起唐人。

    圖畫高懸處,明朝慶履新。

    《燕京歲時記?天師符》載此俗云:“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于中門,以辟祟惡?!鼻宕?,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歷五月于大門或堂中掛鐘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兇引福。

    經過兩千余年的歲月,端午節雖歷經演變,風俗有所變化,但仍然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

    它是夏日里最不平凡的一天,人們用浪漫和溫柔的方式,接受并消釋自然的災禍,驅邪禳災,祈禱歲歲安康。

    注:部分圖文素材來源網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手藝網官微

    標簽:

    推薦

    財富更多》

    動態更多》

    熱點

    欧美xxxxxxxxxx,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动漫99,午夜拍拍福利视频蜜桃视频,91aaa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资源
    <sup id="u4we4"></sup>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videos| 久久久999国产精品| 一女多男在疯狂伦交在线观看| www.人人干| 68日本xxxⅹxxxxx18| 美国经典三级版在线播放|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护士在办公室里被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免费在线观看h| 洗澡被王总干好舒服小说|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 flstingextreme头交| 欧美日韩你懂的|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十六一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片观看|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在线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亚洲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