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u4we4"></sup>
  • 環球滾動:2023開年,美系日系夾擊,國產新能源車企失速、退潮?

    來源:云掌財經一號財經

    來源:一號企業家 作者:金水

    一號說:舊時風光新能源 秋名山上幾回聞再看一月銷量榜 失速滑坡愁煞人

    進入2023年后,年初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一改過去高歌猛進的態勢,呈現出一片慘狀。

    據乘聯會的數據,1月新能源零售銷量約36萬輛,同比僅僅增長1.8%,環比竟然下降43.8%。


    (資料圖片)

    而且,根據各個車企公布的數據來看,除比亞迪和理想汽車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外,其他車企包括埃安、蔚來、哪吒、AITO、極氪等品牌均有所下滑,零跑汽車環比跌幅竟然達到87%,已經跌出銷量前十。

    2023年1月新能源車企銷量/乘聯會

    誠然,新能源車市出現如此慘狀,有春節假期縮短了車市銷售周期,以及“國補”于2023年到期的影響。

    據一線汽車銷售方面的消息,受“國補”退出影響,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在2023年元旦前后的表現反差較大,很多消費者為了享受“國補”選擇提前到2022年底購車,元旦后到店人數有所減少。

    最為重要的原因,則是特斯拉在一月的降價行為,從某種程度上,這已經引發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價格大戰。

    目前,問界、小鵬、蔚來等車企已不得不跟隨降價。尤其是蔚來,其創始人李斌曾多次表示“不降價”,如今也不得不“曲線降價”求生存。

    與國內車企慘淡銷售相對比的是,一月特斯拉的銷量回升,據乘聯會數據,其批發銷量達到66051輛,同比增長10.3%,環比增長18.3%;其中特斯拉Model 3銷量為12659輛,同比增長327.7%。

    一家美系的特斯拉,就將國內車市攪和得如此慘淡;而最近,日系車企,尤其是世界汽車銷量之王的豐田,也在全力All in電動汽車,對國內新能源車市的影響,不能小看。

    更可怕的是,本土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也開始降價銷售,推出了售價10萬元以內起的插混車型。

    目前的自主新能源車企,除比亞迪之外,幾乎都不盈利,賣一輛虧一輛。

    “國補”停止后,國內新能源車市完全市場化,這些自主車企面對美系、日系車企的夾攻,本土車企比亞迪的“釜底抽薪”,該如何應對?

    早在年初,李斌就已經表示,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資格賽后期,2023年至關重要;而雷軍已經預言蔚來主流電動車企只會剩下5家。

    這意味著面對競爭,國內大部分新能源車企將會消失。

    美系、日系夾擊

    1月6日,美系車企特斯拉宣布全系降價,最高降幅達4.8萬元,其中Model3起售價22.99萬元,ModelY起售價25.99萬元,兩款車型價格均創下史上新低。

    特斯拉全系車型降價情況/圖源:電動邦

    這對廣大自主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疑當頭一棒。因為在此前的2022年,比亞迪、吉利、長安、哪吒、東風等品牌先后宣布旗下部分車型漲價。廣汽埃安也在2023年初宣布預計于3月初對旗下車型漲價,漲幅在3000-6000元不等。

    面對特斯拉降價銷售,廣大車企陷入了“跟還是不跟”的選擇難題中。

    一開始,跟隨特斯拉降價的只有問界(賽力斯)與小鵬。1月13日,問界宣布“新年新價格”,問界M5EV和問界M7起售價均下調3萬元。

    這一降價行為,還被理想創始人李想譏笑,而全國汽車消費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發布微博稱,問界官宣降價72小時后,進店量沒有明顯提升。

    不過,小鵬也迅速跟隨降價。1月17日,小鵬汽車宣布,G3i、P5、P7三款車型的起售價分別調整為14.89萬、15.69萬和20.99萬,整體降幅達2萬-3.6萬元。

    就在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降價掀不起價格戰的時候,2023年1月份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出爐。

    除比亞迪和理想汽車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外,其他車企,包括埃安、蔚來、哪吒、AITO、極氪等品牌均有所下滑。問界是在2022年中推出首款車的,其同比增長不具有參考價值;同時,其環比銷量大幅減少,已出于不少業內人士的預料。

    2023年1月自主新能源車企“開門黑”,銷量下降嚴重

    這使不少自主車企慌了神,連以“從不降價”為slogan的蔚來,也跟隨降價了。

    2月2日就有媒體報道稱,蔚來通過補貼的方式開啟降價促銷。在此前,李斌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蔚來汽車為了維護品牌的價值、車主的利益, 是不會有折扣和降價的,這已經成為不少消費者購買蔚來汽車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這些降價的車企,如問界、小鵬、蔚來,目前都處于虧損當中,即“賣一輛虧一輛”,如果降價,就更賺不到錢了。

    而且,2023年1月開始,消費者購車的“國補”已取消,就已經減弱了這些虧錢車企的盈利能力。

    此前蔚來定下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季度盈虧平衡、2024實現盈利的目標,目前看來,估計又得推遲了。

    給這些自主車企打來打擊的,還不止這些。

    2月10日,就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銷量第一的自主車企比亞迪,也推出了售價10萬元以內起的插混車型,以已盈利的底氣參與到價格戰中來,其殺傷力或更大。

    而日系的廣汽豐田,也在2月9日宣布旗下bZ4X“廠家直降3萬元限時購”。

    不可小看日系,日系的本田汽車,因為電動化不利等原因,竟然在今年主動換帥,主張氫動力汽車的社長豐田章男辭職,由年輕的佐藤繼位,All in電動化;而本田、日產等車企,也全力以赴轉型電動化。

    電動汽車生產門檻并不高,日系車企已積攢了豐富的供應鏈體系,而且手握眾多現金,如今Ail in 電動化,有后來居上的可能性。

    想當年,特斯拉初期發展,就得到過豐田的大力扶持。而日系電動化的目標,亦都將特斯拉作為超越目標。

    在美系特斯拉、日系一眾車企的打壓下,尚未盈利的國內新能源車企,該如何應對?

    融資難

    自主新能源車企,面對美系、日系的夾擊,遲遲不能盈利,唯一能做的就是:

    熬。

    可是,在“賣一輛虧一輛”的情況下,自主車企熬下去,是需要資金作為后盾的。而進入2022年,新能源整車賽道的投融資環境已經變冷了。

    其一,是投融資環境變差。

    曾經的新能源賽道十分火熱,恒大汽車即使“一輛車都沒賣”,也獲得很多融資,市值一度達到近6000億港元。

    在2021年,特斯拉的銷量不到豐田的5%,其市值卻超過了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

    那個時候,新能源汽車是市場上的焦點,有無數資本爭相涌入整車企業。

    如今的2022年,據不完全統計,自主新能源汽車領域整車車企融資超40筆,涉及40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融資總金額超過800億元,相比2021年千億融資規模,熱度已經減緩。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獲得融資車企,多為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子公司,融資也來源于國資,如產業發展基金,而非完全市場化的VC/PE。

    譬如2022年分別獲得約183億元、50億融資的埃安與嵐圖,其資金就多來源于國資。

    埃安披露的53名投資者名單中,領投中的人保資本、南網能創、國調基金、深創投、中信金石、廣州產投集團等,無一例外,均有國資或地方政府背景。另據嵐圖的公告,其獲得的融資由國企混改基金領投。

    融資環境變差,原因在于新能源整車賽道增速明顯放緩。

    據瑞信的研報,2023年的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超90%放緩到40%。又因為此前賽道的火熱,使得超過60%的VC/PE已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行了布局,如今的投資者著急的是如何順利退出,而非進入。

    新能源整車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慘淡,也加速了一級市場投融資的冷淡。

    如特斯拉,就在二級市場遭遇資本寒冬,2022年全年股價累計跌幅超65%,市值蒸發超7000億美元。馬斯克也因此成為首位身家縮水超過2000億美元的人,并跌落“世界首富”的寶座。

    其二、估值邏輯變化。

    針對新能源整車企業的估值,投資機構的專業人士,都給出較悲觀的判斷,直指估值邏輯發生了變化。

    合創資本合伙人唐祖佳認為,“從二級市場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的估值預期和他們在2025年形成的盈利規模直接相關,雖然目前各家的銷量、毛利和管理水平情況各有不同,但總體盈利壓力都是巨大的。后面幾年,大家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壓力會持續加大,對降價競爭、再融資等競爭能力都帶來考驗。”

    而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特斯拉市值一年降低近7成就能看出來,市場對于新能源車企的估值在逐步往傳統汽車方向靠攏。”

    例如,在360對哪吒汽車的投融資過程中可看出,2022年7月,哪吒完成D輪融資后的估值超250億美元,而到了年底,哪吒的最新估值僅有月108億元了,縮水超百億元。周鴻祎的態度,也從為哪吒站臺轉變為放棄增速哪吒。

    總之,融資變難,但造車十分燒錢的情況卻一直沒改變。

    李斌曾說,造車需要儲備的資金門檻是200億。到了2021年底,他認為沒有400億,可能都干不了。嵐圖A輪50億元巨額融資,也被認為燒不了多久。對于蔚小理來說,這些錢三個月就能燒光。

    自主新能源車企若長期不盈利,遲早會把好不容易獲得的融資徹底燒完。

    直面淘汰

    盈利,已經成為新能源車企的迫切需求。

    目前,行業內的普遍看法是,車企能夠達到10萬輛甚至更多的銷量,就有可能盈利。可在美系、日系,乃至本土的比亞迪等車企的“價格戰”中,自主新能源品牌的銷量增長并不突出。

    目前,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以及哪吒、零跑等新勢力車企均出現增長危機。

    過去,這些新勢力車企還是新能源汽車廠商前10的常客,但從2022年7月開始,他們陸續落榜。

    據2022年新能源車1-12月銷量top 15排行榜,除理想汽車排名第9,蔚來、小鵬均跌出前10,位列第11、第12。

    比亞迪、特斯拉,以及一些傳統車企轉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始牢牢占據前幾名了。

    2022年新能源車企銷量榜/乘聯會

    之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張永偉秘書長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有望進入萬輛時代,但是汽車行業在加速迭代,市場格局還在變化演進。

    這可理解為,新能源汽車將加速洗牌。

    對于“洗牌”的看法,長安汽車的董事長朱華榮亦表示同意,他認為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行業都將面臨“洗牌”。

    他判斷未來3至5年,會有60%-70%的汽車品牌或將關停并轉。

    對于該判斷,他解釋稱,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共有147個汽車品牌,推出的新車中有六成(116款)是新能源汽車,目前在售新能源汽車共372款。

    按照2022年新能源汽車500多萬輛的市場份額,平均一個月一個車只能賣一千多輛,“顯然,作為汽車各品牌來說,汽車不上萬臺是很難生存和盈利的,除非你是豪華品牌。”朱華榮稱,按照現在的市場容量,100款車型就飽和了。

    歷史經驗顯示,很多汽車企業倒在規模經濟門檻前,在如今開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大洗牌下,能否通過規模銷售,跨過盈利的門檻,已顯得十分重要。

    中信建投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程似騏已表示,2023年將加速新能源汽車的尾部玩家倒閉。

    威馬汽車,這個曾在2020年位列新勢力交付第四名的車企,因為在2022年僅交付29450輛,同比下降33.3%,距離10萬輛大關差距甚遠,從2022年中旬就已處于危機中了。

    此前,已有傳言威馬汽車開始全員停薪留職。截至目前,威馬汽車的公眾號與微博分別停更在1月16日及2月8日。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近期微博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時就有一個判斷,即全球前5的汽車品牌將擁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5中,標準是年銷量超過1千萬輛。

    對比雷軍的年銷量一千萬輛的標準,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僅威馬,包括蔚小理、以及哪吒、零跑等新勢力車企,因無法達到這個銷售規模,又因為遲遲無法盈利,且面臨日系、美系乃至本土車企的擠壓,若無法及時獲得融資,都有可能熬不下去,走向沒落,乃至消失。

    作為廣大自主新能源車企,要做好被淘汰的準備,更要有直面淘汰的勇氣,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可能避免出局。

    標簽: 新能源車 同比增長 電動汽車

    推薦

    財富更多》

    動態更多》

    熱點

    欧美xxxxxxxxxx,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动漫99,午夜拍拍福利视频蜜桃视频,91aaa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资源
    <sup id="u4we4"></sup>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图片在线视频精品播放| 久久一本一区二区三区| 二个人的视频www| 在线国产你懂的| 欧美日本免费观看αv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夫醉酒被公侵犯的电影中字版|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视频|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www动漫|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538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手机免费观看片| 国产手机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曰韩二区欧美三区|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天堂在线www资源在线下载|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高潮插的我好爽再干噢在线欢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又硬又大又湿又紧a视频|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剧情|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