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u4we4"></sup>
  • 核酸檢測不香了,華大基因上半年凈利潤下降91%

    來源:野馬財經

    當核酸檢測成為明日黃花,華大基因要如何撐住自己的股價?

    作者 | 張凱旌

    編輯丨武麗娟


    (資料圖片)

    來源 | 野馬財經

    疫情潮水褪去的影響仍在發酵。

    8月11日華大基因(300676.SZ)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0.71億元,同比下降34.49%;凈利潤5191.95萬元,同比驟降91.43%。業績增長的焦慮寫在臉上。

    下滑的原因并不難理解。早在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87.49%時,華大基因就在季報中強調了“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結束”造成的影響;半年報中,公司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同比近乎腰斬,而這恰是過去三年為華大基因業績飆漲做出最大貢獻的業務。

    與此同時,華大基因股價自2020年7月14日階段性高點至今跌幅也已超七成,對應市值蒸發超500億元。目前公司股價為55.19元/股,市值228億元。不僅已經完全抹平疫情期間的漲幅,而且正向公司歷史股價最低點俯沖而去。

    來源:Wind數據

    華大基因是最早參與核酸檢測的企業之一。2020年公司創始人汪建赴武漢成立“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舉動,一度讓這家基因檢測龍頭存在感十足。然而當全民核酸時代終結,華大基因又會向市場講述什么新的故事?

    業績大跌,新冠“后遺癥”持續

    新冠疫情的到來,曾讓華大基因的業績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華大基因針對疫情推出了多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其中包括中國首批通過國家相關部門應急審批程序獲準上市的兩款產品。

    另一方面,華大基因的“火眼”實驗室,是全球首個可以提供新冠疫情防控全套解決方案的項目。公司可以為落地“火眼”實驗室的地區輸出檢測技術和設備,為當地人員提供培訓、技術支持、信息分析及報告解讀等一系列服務。

    來源:華大基因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華大基因的核酸相關產品,很大一部分都輸出到了海外。2019年,公司在中國大陸(不含港澳臺)之外的營收占比僅有16.57%,2020年這一比例暴漲至66.67%。

    兩條業務線的推動下,2020年華大基因業績迎來爆發,其中營收83.97億元,約三分之二由新冠相關業務貢獻;凈利潤21.02億元,漲幅超6倍,兩項數據均為歷史最高。

    但這樣的高光表現并不容易維持。國內方面,隨著整體核酸檢測能力的提升,相關企業競爭壓力陡增,同時國家還在逐漸壓低收費標準;而在海外的拓展方面,華大基因也有些停滯,2020年其在海外運營的“火眼”實驗室數量就超過了80個,到了2021年和2022年,針對該數字的描述變為了“近100個”和“100余個”。而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公司已經不再具體披露火眼實驗室的數量。

    在此背景下,華大基因2021年以來,業績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結束,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全民核酸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核酸檢測需求萎縮對華大基因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

    與其他借助核酸檢測驅動業績的幾家公司類似,華大基因應收賬款也受“先辦事后結款”的困擾,持續保持在高位。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占營收的比例近三成,其中壞賬準備同比增加22.9%,資產減值和信用減值合計為-5.6億元。

    其中對于資產減值,也即固定資產和存貨的減值,華大基因曾表示與新冠政策調整相關;而對于信用減值損失,公司并未明確與新冠相關,只是說來源于應收賬款壞賬。

    來源:華大基因公告

    截至今年上半年,華大基因應收賬款為15.92億元,依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海南博鰲醫療總經理鄧之東認為,雖然2022年華大基因已經計提了不少壞賬,但是應收賬款的高比例仍然存在一定的隱患。

    不過,華大基因業績下滑的鍋也不能全甩給核酸。一方面,華大基因在疫情期間的積累也還在持續發揮作用。

    2023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收入為7.99億元,毛利率59.34%。兩項數字皆是公司四項主業中最多,且收入顯著高于該業務在疫情來臨前的水平。華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和新冠抗原產品也在國際上獲得了多項資質,公司還有望將“火眼”實驗室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出生缺陷、腫瘤及慢性病防控方面。

    另一方面,公司包括生育基因檢測、感染性疾病檢測等在內的其他主業,近三年來并沒有明顯的增長。

    僅從營收上來看,2019年華大基因的龍頭業務——占總營收42%的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業務營收為11.76億元,其內容以各類產檢、新生兒檢測、人體氨基酸、類固醇激素檢測等為主。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該業務的營收為5.66億元,僅同比微增0.03%。與此同時,該業務的毛利率已經從2019年上半年的72.03%,降至如今的43%。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背后可能與生育率的緩慢下跌有關,對應的市場需求也在萎縮。

    在此背景下,華大基因給市場留下的想象空間急劇收縮。2019年12月開始的8個月,公司股價曾走出一波近200%的漲幅,但目前公司股價已回落至55.19元/股,跌回了四年前的位置。

    股東抄底、減持分化,還能講出什么故事?

    恍惚之間,華大基因仿佛又回到了上市之初。當時公司股價一度突破千億,成為A股中僅次于茅臺的高價股,但過了不到一年,市值就縮水到了200億元出頭。

    大起大落的背后,外界圍繞華大基因產生了不少爭議。

    華大基因起初被資本追捧,很大程度上與創始人汪建的專業背景有關。上世紀90年代,汪建曾參與到“人類基因組計劃”中,該計劃被譽為是繼原子彈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后,人類史上第三大偉大工程。后來,汪建還曾任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并在非典疫情時第一時間破譯了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率先帶領團隊研制出SARS診斷試劑盒。

    汪建曾描繪自己對未來的愿景為:“萬物生長不靠太陽,立體農業不靠土壤,掌控生老病死不是夢想。”

    但華大基因的科技屬性并沒能匹配外界對其的期待。其賴以成名的基因測序業務,主要做的是產業鏈中游的生意,技術門檻沒有上游高,公司因此有“基因界富士康”之稱。重營銷輕研發也是華大基因被詬病的原因之一,2018年-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合計為22.21億元,銷售費用則高達50.58億元。

    來源:罐頭圖庫

    此外,華大基因作為華大集團旗下重要的上市公司平臺,沒少為華大集團“輸血”。2018年以來,華大基因每年都能向關聯方付出6.5億元左右的采購資金,其前兩大供應商中,長期有一席被關聯方占據,采購金額占總采購額的比例最高一度超50%。公司的股份也經常被大股東拿去質押,截至4月25日,華大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數量占其持股比例已過半。

    再加上王德明、饒毅、方舟子等人先后與華大基因發生的糾葛和質疑,公司早已不再是當初身披光環的“千億獨角獸”。

    不過,靠著過去三年的業績爆發,華大基因多少攢下了一些家底,這也為公司后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19年底,華大基因的貨幣資金僅7億元出頭,一年之后就暴漲至54.3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仍維持在50.24億元的高位。

    華大基因稱,一方面將把這部分資產用于聚焦主業進行研發和市場拓展,提升實驗室自動化水平、提高產能,為前端業務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將探索新的業務機會,尋求外延式發展。

    具體而言,在研發層面,公司會進一步加大投入,尤其是在原有的核心業務領域方面,并加大在慢性疾病領域的投資。

    如在生育健康領域,公司會以出生缺陷三級防控體系為核心,拓展核心業務產品線;在腫瘤防控領域,公司將持續在腸癌、肝癌早篩的臨床性能驗證、國內外資質申報以及大規模自動化檢測方案推廣等方向投入;在感染防控領域,公司會將過去三年期間建立起來的防控能力轉化為對其他常見、高發傳染病的防控能力。

    對于“火眼實驗室”,華大基因將立足于“平疫結合”的新型技術平臺,持續轉化為生育健康、腫瘤防控、感染防控、慢病防控等全生命周期的醫學檢測服務能力。

    而在運營層面,華大基因表示,將持續加大降本增效的力度,優化升級組織結構,培養和引進多學科、多層次的技術與產業人才。

    但這些舉措能在多長時間內收到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確定的事。事實上,除了華大基因,目前基因測序行業的其他企業,包括燃石醫學、貝康醫療、貝瑞基因等,財報都難言出色。就技術層面而言,自NIPT(無創產前DNA檢測)問世后,行業已經很長時間沒出現新的爆款了。

    更何況,華大基因募資投建項目的進度,也并非一帆風順。同樣在8月11日,華大基因披露了募集資金的使用公告,公司2020年為青島檢測試劑生產及基因檢測服務項目募集的6.68億元資金,如今僅投入了3000萬元出頭。

    對此,公司解釋是與政府部門多次溝通和協商修訂土地出讓合同相關條款以及宏觀環境影響所致。但經歷三年,市場環境是否已經發生變化,公司并沒給出明確答案。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華大基因的態度也出現分化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包括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寶中證醫療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達創業板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等在內,多支基金都對華大基因進行了增持。

    其中,交行萬家優選和中行華寶中證醫療在今年上半年均是連續兩個季度增持,累計分別增持了333.33萬股、196.32萬股,目前分列華大基因的第三和第五大股東。

    同期,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則進行了連續減持,2022年來已累計減持927.29萬股。此消彼長之下已從第三大股東降為第四大股東。

    可以肯定的是,想要讓基因檢測的大規模商業化時代盡早到來,企業仍需要不遺余力地在研發端投入。而是否能把握住機遇,就要看華大基因自己真金白銀的投入是不是用到了刀刃上。

    你如何看待華大基因在全民核酸時代結束后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認為華大基因股價還能重新起飛嗎?評論區聊聊吧!

    標簽:

    推薦

    財富更多》

    動態更多》

    熱點

    欧美xxxxxxxxxx,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动漫99,午夜拍拍福利视频蜜桃视频,91aaa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资源
    <sup id="u4we4"></sup>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网址你懂的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 波多野结衣不卡|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热热色原原网站| 国内自产一区c区| 亚洲欧美人成综合导航| 2022国产精品最新在线| 欧美丰满大乳大屁股流白浆| 国产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黄网站色年片在线观看| 日本一二三区高清|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动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 欧美日韩亚洲电影|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动漫视频下载 |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 欧美特黄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爱情论坛免费在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奶大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